2025-07-05 21:52:29

川普關稅戰玩假的?一文看懂全球經濟和供應鏈 受到哪些衝擊

自從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嚴苛的「解放日」關稅以來,已對全球供應鏈和經濟造成衝擊。隨著7月9日恢復徵收「對等關稅」的大限日來臨,全球經濟將面臨更多變數。

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暫停90天,給世界各國緩衝時間敲定新協議,但至今只有英國和越南兩國與美國談妥貿易協議。

對美國而言,影響似乎已顯現:美國5月關稅稅收年增近三倍至242億美元,從中國大陸進口比去年5月銳減43%。

金融時報報導,各國雖設法趕在7月9日最後期限前與川普簽署新協議,但貿易談判是會進一步減緩、或加深不確定性,大致仍取決於川普一人善變的念頭。凱投宏觀首席經濟學家謝林說:「這正是為什麼這場危機迥異於新冠肺炎疫情,或2008年金融海嘯--因為全看川普時時在變的想法。」

這種不確定性使企業極難做長期的供應鏈決定。謝林說:「遷移工廠涉及8至10年的決定,但下周會發生何事都難以預測,更別提明年或五年後,更可行的策略是減輕現狀損失。」

進口商紛紛囤貨備用,並擴大使用保稅倉庫,藉此儲放應稅貨物長達五年,期間暫時豁免關稅,但保稅倉庫的儲存費用卻漲到原先的四倍。

另一顯而易見的效應是港口壅塞--全球90%貿易量仍靠貨輪輸運--出口商為了迴避新關稅而趕著出貨。

許多企業正採取觀望策略。貝恩公司供應鏈諮詢部門Proxima執行副總季爾說:「據我們觀察,尋求分散零件供應源的企業增加了,但仍瀰漫著『靜觀其變』的氣氛。」

川普第一任在2018年對中國大陸加徵關稅,掀起所謂「友岸外包」潮流--企業把工廠設在或遷往美國在地緣政治或戰略上的友邦。

但調整全球供應鏈既複雜又涉及風險。貝恩2024年對企業營運長的訪調結果發現,打算在未來三年提高供應鏈「在岸」或「回岸」的企業占比從2022年的63%增至80%,但只有2%的受訪企業已成功完成這種調整。

季爾說:「轉換供應商或遷移生產線,說的比做的容易。而且,由於企業現在都青睞相同的地點,就技術勞工和廠房用地而言,容量也可能受限。」

而且,調整供應鏈的難度視產業別而不同,要看找不找得到替代供應源。例如,找中國大陸以外的廠商供應鋰離子電池,比找非陸廠供應筆電容易,T恤又比襪子簡單多了。

再者,光是關稅,也不足以迫使企業轉移供應鏈。曾任英國財政部顧問、現任職於安永的柏森指出,監管規定改變,例如新規定自2027年起,美國市售汽車禁用中國大陸軟體,比提高關稅更能迫使企業改變。

受到嚴格監管的產業,例如製藥業,即使在美國提高關稅的脅迫下,也未必會立即把工廠遷入美國,畢竟當地營運成本高昂,另有人才和其他因素考量。

目前為止,川普2.0關稅最顯而易見的效應,不是促成供應鏈重組,而是企業併購交易活動突然陷入一灘死水。

柏森說:「若你直接受(關稅)影響,可能改變供應鏈足跡和結構。但更大的衝擊是造成交易活動為之凍結,那種急遽冷卻的衝擊,遠甚於延後把生意遷到川普關稅牆之後。」

今年5月,PwC調查發現,30%的企業併購交易不是暫停,就是修改交易條件,原因就在關稅導致不確定性。

PwC私募交易主管史密格爾說,投資人原本期待川普重返白宮後,會大舉鬆綁監管法規、引爆一波企業併購熱潮,不料關稅卻導致併購市場急凍。

他估計,私募股權公司目前正握有價值約1兆美元的資產,若不是川普政策導致不確定性,本可重新釋出到市場。但現況是,積壓的交易案件逐季增加,不只是因為市況或利率因素,更因地緣政治和關稅的不確定因素打亂了企業決策。

乍看下,川普關稅戰以乎玩假的,美股如今已收復4月2日後跌掉的失土。但分析師警告,關稅政策將對美國經濟構成長期威脅。

耶魯預算實驗室估計,縱有豁免或調降,美國目前整體平均有效關稅稅率仍高達15.8%,是1936年來最高水準,且比川普1月就職前高出逾13個百分點。

世界銀行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(OECD)上月已調降對美國和全球經濟成長預測,原因就是貿易政策充斥不確定性。

關稅對美國物價產生負面影響的初步跡象已浮現,從玩具、香蕉到大型家電的價格,凡是找不到替代貨源的產品,都易受關稅打擊。

另一個未預料到的後果,是川普6月3日決定對所有進口鋼材課徵的關稅加倍至50%,不但推升粗鋼產品價格,還導致美國製造產業和終端使用者支付更高的價格。

自由市場智庫「太平洋研究所」(PRI)高級研究員溫加登說:「美國鋼...生產者勢必會調漲價格,那會轉嫁給供應商,最後是消費者。」

溫加登說:「川普說,提高關稅會傷害其他國家。他沒說錯,只是他忘了,遭受最大衝擊的是美國。」他引用Econofact的數據為例說,2018年川普祭出第一輪鋼品關稅後,美國鋼鐵業增加了1,000個就業機會,但其他產業卻流失7.5萬個工作。

今後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和髮夾彎若變本加厲,會進一步搖撼企業信心。

Berenberg美國經濟學家巴奇斯坎說:「今年初,企業樂觀看待減稅和鬆綁法規前景,如今卻突然失去信心。」多項追蹤企業投資計畫以及製造業、服務業新訂單的指數,4月2日過後已下滑

巴奇斯坎說:「乍看下,關稅或許顯得只打擊消費者和企業信心,並未對實體經濟造成傷害;然而,關稅導致的停滯性通膨效應仍在醞釀之中。我們認為,未來數月,顯示關稅造成傷害的明確跡象將陸續浮現。」

延伸閱讀

美股迎接9日關稅大限 投資人期待雨過天青

川普:已簽署12國關稅通知函 下周一寄出

< MONEYNEW 來源網頁 >
兆源官網

兆源官網

台股追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