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7-17 23:23:00
光電產業協會加做面板浸泡2個月實驗 10月出爐解污染疑慮
颱風丹娜絲造成中南部水面行光電重創,雖然環境部長彭啓明稱短期泡水不會有污染,不過環保團體仍質疑損壞光電板長期下來可能污染。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與工研院今(17)都出來強調,水質監測一年無虞,也做過7日浸泡試驗,同樣無檢出。對於環團疑慮,將再做一個更嚴格的2個月浸泡試驗,結果10月出爐,用負責任態度來化解民眾、環團疑慮。
嘉義、台南有水面型光電遭天災破壞後,面板浸泡在水裡,引發污染疑慮。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今聲明,太陽能板外表就類似鋁門窗,並不會有汙染問題。工研院綠環所所長劉志文亦出面力挺,指太陽能面板不像電池裡面有電解液,不會有有毒液體滲出,那些都是固體的矽晶片、玻璃、鋁框,相關水體經過檢測都是無毒。
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秘書長姜暭先表示,先前對水面型太陽能系統做過水質監測一年以上,因水面型蓋在水面上,為了解在下雨天時,是否會把太陽能板表面成分析帶入水池中,因此對案場入水口、太陽能板下方、排水口進行三處監測,結果一年後水體檢測,都無異樣。
另為考量長期使用後的模組變化,姜暭先指出,也加做加速老化浸泡實驗,把面板擊破浸泡7天進行測試,結果與原水沒有差異,檢測不到數據。
即使如此,環團仍質疑長期浸泡會造成污染,姜暭先強調,既然民眾有疑慮,協會也已請廠商再送面板,這次打碎後要做長達2個月浸泡實驗,預計10月結果出爐。但他強調,浸泡一周都檢測不出,很難想像多幾天結果就會不一樣。但協會仍以負責任態度,再做新實驗測試,來化解民眾、環團疑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