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9-18 21:30:37
央行未鬆綁房市管制是合理決定 楊金龍關鍵問答一次看
中央銀行今天舉行第3季理監事會,一如市場預期,利率按兵不動,央行也堅守立場,未鬆綁房市管制,並強調這是「合理的決定」。央行看到什麼房市風險、如何看待台灣產業兩極化現象,中央社整理關鍵問答一次看。
央行理監事會考量今年國內經濟穩健成長,明年經濟成長力道尚屬溫和,為了審慎因應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,以及美國經貿政策對國內經濟可能影響,決議利率「連6凍」。
房市方面,央行總裁楊金龍直言「房地產風險還沒解決」,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下降速度緩慢,因此不打算放寬房市管制措施。
不過近期民眾排隊等待銀行撥款,引發民怨,行政院長卓榮泰公開喊話要金融業「水龍頭打開點」,隨後行政院院會拍板,將「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」,也就是俗稱的「新青安」,排除在銀行法第72條之2不動產放款比率限制。
外界解讀,行政院公開喊話以及金管會配合鬆綁有「不動產放款天條」的銀行法第72條之2,無形間加大央行壓力,市場屏息以待央行態度。
傍晚答案揭曉,央行理監事會決議維持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,新聞稿更是提到,會持續關注銀行信用資源集中不動產貸款情況,楊金龍於記者會表示,與其說是「勇敢的決定」,不如說是「合理的決定」。
問:央行維持房市管制的原因?是否因為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沒有達標?
答: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(不動產貸款集中度)從去年6月底的高點37.61%,緩降至今年8月底的36.71%,集中度下降緩慢,一部分是因為公股銀行承做大量新青安,集中度不降反升,但政府協助首購、無自用住宅者屬於善意,央行會給予彈性,只是這也導致集中度下降速度較緩。
由於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下降速度慢,央行認為房市管制需要持續,而且會密切注意新青安排除銀行法第72之2後,是否導致房市往上。
問:如何看待當前房市?
答:房地產風險還沒解決,除了房價上漲的風險,更重要的是金融穩定的風險;如果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太高,不僅會排擠其他產業的金融資源,影響資源配置,也將造成房價過度上漲,產生泡沫問題。
央行去年對國銀進行道德勸說,要求銀行提出為期1年的自主改善措施,並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,就是避免房市泡沫風險。
雖然行政院長卓榮泰先前喊話「打開水龍頭」,但水龍頭也要有濾網,這邊指的就是風險管理。
有鑑於此,央行持續緊盯房市,沒有放寬房市管制措施,對於外界提到的房貸排撥問題,則是透過給予國銀自主管理改善方案彈性空間;如果是因為協助首購及無自用住宅,導致不動產集中度略高於標準,這沒有關係,央行會給予彈性空間。
問:今年底銀行自主管理改善方案1年期滿,是否延長實施?
答:央行原本規劃是請銀行自主管理未來2年的不動產貸款總量,經過討論,認為2年太過僵硬,缺乏彈性,因此先執行至今年年底,年底也會進行總檢討,深思熟慮後,再去討論明年要怎麼走。
問:央行貨幣政策基調為何?
答:央行這次理監事會決議利率維持不變,但考量當前國內出現2現象,第1是經濟穩健成長,主要是電子資通訊業出口熱絡帶動,傳產受到美國關稅政策衝擊,出口疲弱且減班休息人數增加,第2,銀行受理新青安貸款案件多,民眾申請房貸排撥現象仍待解決。
央行採取2項措施,第1是透過公開市場操作,釋出資金,第2是提供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的彈性調整空間,以營造充裕的資金環境。
換言之,央行這次的貨幣政策利率維持不變,但有給予適當彈性,可稱為「適度寬鬆」。
問:台灣央行未來貨幣政策方向是否降息機率大於升息?什麼情況考慮降息?
答:上次(6月)央行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3.05%,結果這次大幅上修至4.55%,今年狀況很特別,主要是電子資通訊出口熱絡帶動,傳統產業在關稅以及中國供給過剩兩大利空夾擊之下,表現並不好。
回顧近年經濟情勢,從川普1.0、COVID-19疫情、俄烏戰爭,到這次川普2.0捲土重來,國際政經局勢充滿高度不確定性,不只經濟預測增加難度,貨幣政策方向也很難說。
不過央行過去多次重申,降息須看3條件包括,國內經濟情勢、國內通膨率回落至1.5%以及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。
考量國際經貿局勢充滿不確定性,美國聯準會已經降息,而美國232條款有部分是「針對我們(意指半導體關稅)」,如果電子、資通訊產業不像今年這麼強,甚至掉得很厲害,「貨幣政策必須要做些因應」。
但如果明年維持同樣狀況,傳產不好,電子業依舊強勁,則透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措施,提供充裕資金環境,給予產業支持,這次理監事會也是採這樣的方式進行。
問:是否有理事討論到匯率議題?最近新台幣重啟升勢,是否擔心重演5月初暴力升值的匯市失序狀況?
答:今天理監事會當中,有1位理事表示,產業界希望匯率穩定,因為牽動報價競爭力,但匯率並非討論重點。
今年5月初匯率波動劇烈,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各種評論一再強化市場的升值預期,加上有外資趁機不合理進出,央行馬上進行溝通,市場不理性預期已經平息,近幾個月新台幣匯率趨於穩定。
雖然9月以來,新台幣升值速度較快,但外資也是連日大幅買超台股,導致資金大量匯入,推動新台幣升勢,這是由市場供需決定。
整體而言,新台幣匯率已比5、6月還要穩定,至於後續走勢,仍由市場供需決定。
問:央行每半年揭露調節匯率的買賣匯數據,頻率不符合國際標準,是否有意調整?
答:美國財政部每半年公布一次匯率報告,因此台灣央行半年一次的揭露數據,足以讓美國得知台灣的市場調節情況,「他(美國)也覺得這樣可以」。
就央行目前立場,以半年為頻率公布是可以的,而且匯率市場變化很大,如果頻率縮短、一季一次公布,或許會給投機者更大操作空間。
問:美國已經在推穩定幣,台灣央行還要推數位新台幣(CBDC)嗎?
答:央行業務局局長謝鳳瑛表示,央行數位貨幣(CBDC)分為零售型(供一般大眾之用)與批發型(銀行間使用)。關於零售型數位新台幣,國內已經有多元支付工具,因此「沒有急迫性」。
另外,穩定幣與CBDC性質不同,前者為私部門發行,後者是央行發行法定貨幣,穩定幣不是法定貨幣,而是與法定貨幣價值掛鉤。現在各國都在研究穩定幣,但不會因為發行穩定幣,就不發行央行數位貨幣。